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新闻及通知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标准制定类 | 2023年气象标准化工作亮点回顾(四)
发布时间:2024-01-31  作者:姜月清 杨璐 史静 杨夏 曾阳斌 房志玲 李如箭 程红霞 李苗苗 尚卫红  来源:气象标准化  访问次数: 
  2023年,全国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气象标准制度属性,突出标准支撑行业管理,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创新驱动,注重多方协同,气象标准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了更好地展示本年度气象标准化工作成绩,交流各地各单位标准化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气象标准化研究所基于“自愿公开”原则,征集梳理各单位工作亮点,分为“出台文件类”“组织机构建设类”“奖励表彰类”“标准制定类”“试点示范应用类”“宣贯交流类”等六类发布。
四、标准制定类
国家标准《植被生态质量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发布
  国家标准《植被生态质量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GB/T 42961—2023)于2023年8月6日发布,2023年12月1日实施。该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起草,提出了植被生态质量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等级,可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方法,还可为生态保护修复的结果与过程监督提供依据。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采取多途径开展标准宣贯应用,联合标准起草单位制作“一图读懂”在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国家市场管理总局微信公众号、气象标准化微信公众号刊登,联合全国生态与农业气象教学团队以腾讯会议形式召开标准解读报告会,全国生态气象业务服务技术人员、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交流讨论
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中气象因子计算方法》发布
  国家标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中气象因子计算方法》(GB/T 42960—2023)于2023年8月6日发布,2023年12月1日实施。该标准由辽宁省气候中心起草,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中气象资料选取的要求,描述了气象因子计算的方法。该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评估工作中气象因子计算的规范性、提升结果的科学性,有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作用。
(辽宁省气象局)
津市气象局坚持部门协作开放制标  推进社会化观测规范管理
  为扎实推进和规范社会化气象观测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气象观测领域的基础支撑与创新引领,2023年,天津市气象局把标准研究制定作为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与地方部门积极合作,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围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多杆合一、多网合一、多箱合一”建设要求,天津市气象局在推动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气象监测系统布局规划时,主动对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局、生态环境局及天津市智慧城市研究院等部门,共同研究借助多功能智能杆进行微型气象观测装备搭载,开展从布局、选址、设备技术选型到安装运维、数据共享全链条社会化观测试点,共研共商《多功能智能杆气象监测系统建设规范》气象行业标准。
天津气象雷达研究试验中心
湖北省气象局加强流域气象标准供给  服务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
  为提升流域气象标准有效供给,湖北省气象局积极开展流域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项目制定,其中,1项流域地方标准《长江干线湖北段航运安全气象预警服务指标》发布实施,2项流域行业标准《内河航运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面雨量预报业务指南》立项,2项流域地方标准《湖北省流域强降水面雨量预警等级》《航道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立项。湖北省气象局将以标准为纽带,加强流域各省协同配合,促进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关键技术创新攻关,推介各省(市)气象局已有成熟标准在流域气象部门共享共用,促进形成流域服务“一盘棋”。
湖北省气象局
团体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气象参数》通过“湾区标准”评审
  2023年12月22日,由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联合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的团体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气象参数》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组织的“湾区标准”评审,将于2024年2月1日正式发布,成为气象部门牵头起草的国内首个粤港澳大湾区标准。该标准的编制实施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提供精准、全面的气象参数,将有力推动城乡建设领域“双碳”目标实现。
(广东省气候中心)
京津冀首个气象领域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三地同步立项
  由北京市气象局牵头组织,北京市气候中心、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和河北省气象行政技术服务中心共同编制的地方标准《雷电防护装置日常维护规程》,相继在2023年1月、7月、11月获京、冀、津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立项。该标准是京津冀首个气象领域区域协同立项的地方标准,其中北京为修订,河北、天津为新立项。该标准对雷电防护装置的日常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构筑京津冀区域防雷安全防线。该标准的编制对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深化三地气象标准合作将具有重要意义。
(北市气象局)
河南两项地方标准通过“绿色通道”快速立项
  为快速建立并完善系统科学的河南气象标准体系,河南省气象局强化与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互动联动,构建标准立项“绿色通道”,对于急需标准根据需要随时申报、随时立项、共性先立、急用先行。2023年12月,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绿色通道”仅用 10天立项《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两项地方标准。
(河南省气象局)
新疆州市级气象地方标准建设成效显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高度重视地(州、市)级气象地方标准建设,2023年指导乌鲁木齐、昌吉等州市气象局编制出台了10项地方标准,涉及天气监测、气象灾害预警、应用气象观测、农业气象服务、专项气象服务等多个领域;协调组建了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乌鲁木齐市检验检测中心、阜康市农业农技推广中心等多家跨区域跨部门团队,完成《吐鲁番葡萄气候品质》《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研制;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农业旅游业发展出台服务标准,其中《日光温室气象服务规范》《薰衣草冻害等级》等标准对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评论需要通过审核后才能显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